返回 核桃养生

维生素D中毒是怎样引起的?

2025-10-29

维生素D中毒是怎样引起的?

维生素D中毒是怎样引起的?

有的儿科医生对于婴儿头上出点汗,有点脱发就诊断为佝偻病,要家长给小核常服鱼肝油,或给予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;也有些家长把鱼肝汕或其他维生素D制剂当作补品,过多地给小孩服用。这都是很危险的。因为维生素D是一种蓄积性药物,短期超量或长期使用都易出现蓄积巾毒症状:实验证明,若每公斤体重一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33.2万国际单位,就可引起中毒。目前较为普遍应用的维生。素D3针剂为30万国际单位,但通常为治疗剂量,若用这种针剂剂量来预防偻病,剂量偏大,长期使用,有中毒的危险。

一、主要诱发途径

  1. 补充剂过量摄入

   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。成人每日维生素 D 安全上限通常为 4000 国际单位(IU),若长期每日摄入超过 10000 IU,或短期内一次性摄入极高剂量(如几十万 IU),会导致体内维生素 D 蓄积。常见场景包括:自行加大补充剂剂量、同时服用多种含维生素 D 的复合补剂(如钙片 + 多维元素片)。

  2. 错误使用高剂量制剂

    部分用于治疗维生素 D 缺乏症的 “冲击疗法” 制剂(如每剂含 50000 IU),若未遵医嘱、擅自多次使用,会快速打破体内维生素 D 平衡。儿童对维生素 D 更敏感,过量风险更高,误服成人补剂易引发中毒。

二、关键风险因素

  1. 个体代谢能力差异

    肝肾功能不全者,维生素 D 的活化与排泄过程会受影响,即使常规剂量也可能在体内蓄积,增加中毒概率。

  2. 药物相互作用

    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(如氢氯噻嗪)、糖皮质激素等药物,会干扰钙排泄或维生素 D 代谢,与维生素 D 补充剂同服时,中毒风险会叠加。

  3. 缺乏监测与指导

    未定期检测血液中维生素 D 浓度(正常范围为 20-50ng/mL,超过 100ng/mL 易引发中毒),仅凭主观判断补充,容易陷入 “越多越好” 的误区。

三、如何避免维生素 D 中毒

  1. 严格控制补充剂量

    日常保健优先通过晒太阳(每天 15-30 分钟,暴露手臂和面部)、食用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(如深海鱼、蛋黄、强化奶)获取,确需补充剂时,成人每日剂量不超过 4000 IU,儿童需按年龄调整(如 1-3 岁每日 400 IU)。

  2. 遵医嘱使用高剂量制剂

    治疗维生素 D 缺乏时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剂量制剂,并定期复查血药浓度,避免自行延长用药时间。

  3. 注意药物与补剂的叠加

    服用利尿剂、激素等药物时,补充维生素 D 前需咨询医生,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补充方式。

四、中毒后的典型表现

维生素 D 中毒的核心是 “高钙血症”,常见症状包括:
若出现上述症状,需立即停用维生素 D 补充剂并就医,通过血液检查确认钙和维生素 D 浓度,再进行针对性治疗(如补液、使用降钙药物)。
为了帮你更安全地补充维生素 D,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不同人群的维生素 D 安全补充剂量对照表,包括成人、儿童、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的具体参考范围?

最新文章

怀孕前喝中药是否必要?

妇科

 

阅读17292

便秘:如何摆脱困扰,恢复肠道健康

男科

 

阅读18484

悲伤是人生常态中难以避免的情感体验

中医

 

阅读10541

黄体期长痘:如何调理肌肤

妇科

 

阅读11223

子宫肌腺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

妇科

 

阅读19602

京ICP备202201462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