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本身不喊痛,可它出事,往往就是“整垮”式的。
在大多数人印象中,肝衰竭是因为病毒、药物、酒精或者脂肪堆积。
但真正让肝功能“走下坡路”的,并不总是这些显而易见的事。
反而是一些日常动作——尤其是起床时的行为,才在不经意间“加速了肝的崩溃”。
这其中,有三件事,是许多肝功能异常者天天在做,却从未怀疑它们的危险。
起床太猛,是最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,很多人一睁眼就立即坐起、站立、下床,像是要抢时间似的,但这个“动作连贯”的习惯,其实对肝不好的人极其不友好。
肝脏参与人体70%以上的血液“过滤”工作,在夜间相对静止状态下,它处于半“修复、半运作”状态,早上血液重新流动加快,如果突然直立,血压会瞬间波动,导致脑供血不足,进而诱发短暂晕厥。
而对本身有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的人来说,这种起床方式更可能引起食管静脉压力波动,诱发出血。
有数据显示,肝硬化病人中,因为早晨姿势改变引起胃肠道出血的比例,远高于白天活动期。此外,肝性脑病患者本身就存在氨浓度异常,一次姿势改变引发的血流再分配,就有可能加速脑部毒素堆积。
起床后立刻排尿,也是一件被误解很深的行为。清晨尿急是常见现象,很多人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奔向厕所,但这种“顺从自然”的举动,对肝功能不全者可能是风险源头。